成都踏春挖“水晶”火了 或涉嫌违法_成都踏春2021)
- 22
- 2025-03-29 00:40:48
- 18
成都踏春挖“水晶”活动引发热潮,但可能涉嫌违法,参与者需注意,非法挖掘可能会带来法律风险。
成都踏春挖“水晶”现象火爆,却引发法律争议
随着春风拂面,万物复苏,成都的踏春活动逐渐升温,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,一场关于“水晶”的挖掘热潮悄然兴起,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参与,这股热潮背后却隐藏着涉嫌违法的风险,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
成都,这座历史悠久、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,每年春天都会迎来踏青赏花的热潮,而今年的踏春活动中,一种被称为“水晶”的矿物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,这种“水晶”并非真正的水晶,而是一种名为“萤石”的矿物,因其晶莹剔透的外观,被误认为是水晶。
据参与者介绍,这种“水晶”主要分布在成都周边的山林中,尤其是在春季,随着气温的升高,萤石矿物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结晶,看起来格外诱人,许多市民纷纷拿起工具,踏上了寻找“水晶”的征程。
这股热潮却引发了法律争议,萤石并非国家保护资源,但私自挖掘、买卖萤石属于违法行为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》规定,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采、买卖矿产资源,而成都市民挖掘、买卖萤石的行为,显然违反了这一规定。
萤石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中,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,萤石矿床往往与铅、锌等有害金属共生,开采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,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,挖掘过程中,大量植被被破坏,导致水土流失,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。
面对这股热潮,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行动,加强对萤石资源的监管,严厉打击非法开采、买卖行为;加大环境保护力度,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处罚。
尽管如此,成都踏春挖“水晶”的现象依然难以遏制,许多市民表示,他们只是想体验一下挖掘的乐趣,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法律风险,一些商家也看中了其中的商机,纷纷推出相关旅游产品,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现象的蔓延。
专家指出,要解决这一问题,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-
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,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,让更多的人了解私自挖掘、买卖萤石的危害。
-
加强对萤石资源的保护,合理规划开采区域,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。
-
鼓励市民参与环保活动,提高环保意识,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。
-
政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,严厉打击非法开采、买卖行为,维护矿产资源市场的秩序。
成都踏春挖“水晶”的现象虽然火爆,但背后却隐藏着涉嫌违法的风险,只有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、保护生态环境、提高市民环保意识,才能让这一现象得到有效遏制,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。